作為一種民俗文化,很多人都欣賞過“陜北安塞腰鼓”,在那一望無際的黃土地上,用激情和矯健的身軀舞動著系著紅色飄帶的鼓棒,用陜北人特有的嗓音吼出那一個個燃燒的生命!然而,對安塞腰鼓的起源,又有多少人知道呢?安塞,陜北重鎮,以腰鼓聞名,以剪紙著稱,位于延安地區北部,延河上游,人口15萬人,土地面積2984平方公里,文化底蘊濃厚,境內到處都可以找到仰韶、尤山文化和二里頭、二里崗文化遺址。 古時為白狄游牧之地,秦漢時屬高奴縣,唐、宋時這里設堡為防,稱為安塞堡,取“安定邊塞”之意。元蒙哥壬子年(公元1252年)改堡為縣。稱安塞縣。那么,安塞這個軍事要地為何會生出“腰鼓”這么壯美的東西?相傳,在古時,戍邊守塞的士卒,在戰斗時用腰鼓來助威,鼓舞士氣,戰斗勝利后,用它來歡慶。在安塞這片土地上,這種戰前戰后的活動被進一步強化。隨著歲月流逝和時代的變遷,腰鼓漸漸成為一種純粹娛樂的工具,特別是每年春節,陜北地區的勞動人民用打腰鼓的形式來歡慶豐收,增添節日歡樂氣氛。這就是安塞腰鼓的由來?,F今,每到節日或慶祝喜事的時候,陜北人民就會用他們這種特有的方式來歡慶。